这篇文章2019年4月发表于《环球少年航海》,是之前该杂志第二期莎奶奶故事的续篇,莎奶奶在青岛出发前收到了杂志社编辑特意给她送去的杂志,意外的惊喜。15-16克利伯环球帆船赛比赛完后,一直和莎奶奶保持着联系,也一直觉得她是一个很有趣、也对生活充满热情的“年轻”人,一直记得2018年我们在上海重聚,在上海街头看着她的背影,我觉得这就是一个少女的背影。她的故事,你会想听吗?以下是当年的文字:
亲爱的读者们,还记得你们去年读过的杂志吗?你还记得我们讲过的莎奶奶的故事吗?这个勇敢的奶奶在70岁的年纪参加上届2015-16克利伯环球帆船赛,作为“青岛”号的一名全程队员,很遗憾,在越南岘港到青岛的赛段中手臂骨折,她在青岛接受手术治疗,恢复良好,但缺席了接下来的青岛到西雅图的比赛。莎奶奶在西雅图重登“青岛”号,完成了余下的环球比赛。如果是你,你会怎么做呢?在心底留下一个未能完成环球航行的遗憾,还是找机会再次环球航行,完成自己的梦想?
重返中国, 完成梦想
莎奶奶非常坚定地想要完成她自己环球航海的心愿,在2015-16克利伯环球帆船赛结束后,她就表示想继续参加下一届比赛。当2018-19克利伯环球帆船赛正式开始在全球招募船员的时候,莎奶奶真的毫不犹豫地报名,并且明确表示自己要加入“青岛”号,参加青岛到西雅图段的比赛,这样一来,她便可以补上自己环球航海拼图上那缺失的一块,完成整个拼图。
于是,在她72岁的年纪,莎奶奶第二次向克利伯组委会申请加入“青岛”号第9赛段-青岛至西雅图的比赛。她向组委会表示:“我不能参加上一届青岛到西雅图段的比赛,但是我一直都想完成我的环球航行。而且只有这样,我才可以成为“青岛”号名副其实的全程队员。”她成功地获得了比赛所需的经费,然后再次赶往青岛参加比赛。这是她第二次来到青岛啦, 也是她第四次到中国。
新征程, 新挑战
莎奶奶抵达青岛后,“青岛”号的前队友们热情地欢迎了她,每个人都很开心能够与她重逢,对她再次参赛的勇气和毅力倍感敬佩。《环球少年航海》的编辑也为莎奶奶送去纪念品及读者们的问候。
莎奶奶和“青岛”号的队员们一起,在2018年3月23日的一个浓雾清晨驶出青岛港前往西雅图,这次带领他们的是32岁的德国船长Chris。上届比赛中担任“青岛”号船长的Bob,这次出任“UNICEF(联合国儿童基金会)”号的船长,成为莎奶奶所在的“青岛”号的对手之一。这次“青岛”号的参赛船只也变更为CV29号(上一次是CV28号)。除了船只不同,船上的装饰和团队风格也与上一次有所不同。Chris船长更年轻,在大帆船的培训和比赛方面很有经验。他在船上采用2轮值班制度,白天每4个小时轮值一次,夜间每6小时轮值一次,以此来保持整个船队始终处在紧张而有竞争力的状态。莎奶奶告诉我,在甲板上值班的船员需要随时保持“战备”状态,船长带领大家随时调整风帆的角度、帆面大小、航行角度、船只吃水深度……每位在甲板上值班的船员都按照船长的要求全力以赴,随时听候安排。
扬帆起航,享受比赛
船队准时扬帆起航了,在中国海域温暖而适度的海风中航行了几天以后,经过韩国、日本后,北太平洋以她极度的寒冷拥抱了所有船队。晚上,在甲板值班的时候,莎奶奶和队友们通常都会先穿好四层衣服,外面再套上穿上远洋航海最重的装备--“干衣”,彻底防水防湿,即便如此,大家也还是会在夜里冷得发抖。在航海日记里,莎奶奶曾形容自己的脚在夜里会冷得像冰块一样。如果穿上更多的衣服,就意味着莎奶奶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在甲板值班前后的穿脱衣服上,别的船员可能半个小时就可以穿戴好全套装备,莎奶奶则需要1个小时,那么她的有效休息时间也要从正常的4个小时缩短到3个小时。所以为了海上生存,莎奶奶明白保暖比休息更重要,她只能选择减少休息从而给自己留出足够的时间穿脱衣服。
2018年4月20日,“青岛”号以第一名的成绩完成了青岛至西雅图段的比赛。莎奶奶的航行记录中也骄傲地增添了这33天、5528海里的浓墨重彩的一笔。相信你能想象得到,这对一位72岁的老奶奶来说可以称得上是一项“壮举”。也许大多数人都会觉得跨洋航海非常艰难,但莎奶奶却觉得这是一种愉快、放松的体验,尤其是同上一届比赛相比。2018年10月,当我们在上海重聚的时候,莎奶奶跟我聊道:“这次比赛的轻松与愉悦,或许来自我心态的变化。记得第一次参加克利伯环球帆船赛,那是我的第一次环球航行,对我来说有很多未知的因素,也不知道比赛究竟会有多艰难,所以内心充满忐忑。而这次是我第二次参赛了,目标也相对简单和明确,只为完成青岛到西雅图的比赛,去找到”拼图游戏“中的那最后一块“拼图”。
一位”年轻“的“老人”
那次,我们一起在上海一起游玩了两天。莎奶奶总是充满好奇心,想要去了解和尝试新的东西。当她从你身旁走过时,你会觉得那是一个年轻女子的背影,而不是一个你印象中的七旬老太的背影。当我们一起去游览豫园时,莎奶奶看到公园里有老人在排练萨克斯和小提琴,便兴致勃勃地走过去认真地欣赏起来,还为他们录像。“我要给我的家人看看,中国的老人太棒了!”莎奶奶兴奋地对我说。我们去观看景德镇瓷乐器乐团的演出,她对那些瓷乐器非常感兴趣,演出结束以后特意走到舞台旁边细细琢磨。然后买了一次瓷笛打算带回新西兰学习吹奏,她说:“我要试试这种瓷笛,我从来没有吹过这种笛子呢!”其实莎奶奶身体中的好多主要骨关节都是人工关节,有一次跟她的儿子谈到这件事,小伙子告诉我:“我们家里人都知道,任何人想要环球航海都不容易,更不要说像她这样做过好几次关节更换手术的人。但是我们全家都支持她。这是她的梦想,我们作为她的家人,能做的就是支持她、鼓励她。我们其实都挺担心的,但我们都明白她去参加比赛环球航行会令她更快乐,我们希望她快乐。”
我曾与莎奶奶在上届比赛中“并肩作战”,一起互相鼓励着迎接环球航海中的各种挑战,也曾在她完成本次比赛后带她游览上海,让她感受并体验中国的民俗与wen hua 。无论在海上还是在陆地,我与莎奶奶相处和交流时,常常会忘记她的年纪。在我撰写这篇稿件并用邮件与莎奶奶沟通,确认这篇文章的英文稿时,莎奶奶告诉我,她正打算用她新买的一艘小帆船去参加当地俱乐部的比赛。等我到了70岁的时候,真想像莎奶奶一样精力充沛、充满好奇心地去生活。感谢2015-16克利伯环球帆船赛的“青岛”号帆船,在那里我认识了这样一位乐观、阳光的老奶奶并与她建立了深厚的友谊,每次与莎奶奶相处都让我觉得无比轻松和幸福。让我们祝福这位可爱的“老人”永远“年轻”,永远快乐!
©2024 克利伯中国 版权所有
技术支持:华为云技术管理登录本站支持